
一、电炉炼钢发展是必然趋势
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贾银松巡视员首先明确了2019年钢铁行业的工作要点,其中包括研究制定引导短流程炼钢发展的政策措施,鼓励高炉-转炉长流程企业转型为电炉短流程企业,引导电炉钢有序发展,促进钢铁产业工艺结构优化。
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李新创表示,目前电炉钢发展仍面临成本竞争力不强、生产效率明显低于转炉等挑战。后期电炉钢发展将经历三个阶段:探底回升的起步阶段、快速增长阶段、缓慢趋于平衡的阶段。未来,我国电炉钢发展将以注重电炉炉型选择、强化冶炼实现工艺节能、绿色化发展和智能化发展为方向。李新创院长建议我国在后续发展电炉钢的过程中,进一步加强完善电炉技术支持体系,加强废钢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,并冷静研判流程结构变化趋势。

二、电炉炼钢原料供应提速
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树斌表示,2018年全国废钢铁资源产生总量为2.2亿吨,同比增长约10%,其中钢铁企业废钢消耗总量1.88亿吨,提前两年三个月完成了《废钢铁产业“十三五” 规划》提出的废钢比达到20%的预期目标,废钢铁产业发展已进入重要转折期,钢铁工业大批量应用废钢铁已进入新的时代。李会长认为2019年国内废钢价格不会出现大起大落,社会废钢铁资源将以1000万吨的增量攀升,短流程炼钢的比重将继续增大。
中国炭素行业协会秘书长孙庆表示,近两年我国石墨电极价格大幅上涨,吸引了大批企业复产、扩产、新建,2018年我国石墨电极产量同比增长17.83%,其中超高功率石墨电极产量同比增长47.53%,为电炉钢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。但是,当前我国石墨电极的增产幅度已经明显大于电炉炼钢的增产幅度,预计2020年下半年开始石墨电极产能将呈现过剩局面,部分企业将面临重新洗牌。
三、电炉炼钢设备技术升级
对于目前国内电炉设备技术的发展,长春电炉成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陈梦刚表示,2017年在国家钢铁行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,连续水平加料式电炉以其高效、节能、环保等优势而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。在此期间,长春电炉厂会同各使用厂家、相关科研单位及院校、各配套厂家共同研究,对连续水平加料电炉设备进行了重新定位和改进,使得这一设备无论从炉型结构、配套质量、使用可靠性,还是自动化程度等方面,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,而且加适合国内用户使用。其中包括:开发出50-120吨位连续水平加料式电炉、炉体称重装置安装位置的优化、对电极分布圆布置优化、炉壁氧枪的配置及其优化布置、电炉底吹氩/氮气搅拌技术的应用、 合理炉型及留钢量的优化、优化出钢口开闭结构、全面实现辅助料自动加料、全面提升设备电气控制的自动化水平等。与进口设备相比,目前长春电炉厂设计制造的100吨以上的大型电炉已经有20余座,其中出钢量120-130吨的有4座、并且已经具备生产制造140-150吨电炉的能力,而且在采购成本、交货周期、服务对接等方面,国产设备都具有一定优势。
东北大学教授闫立懿表示,2018年我国电炉钢产量近1亿吨,2019年我国电炉新增产能预计与2018年的相当,超过3000万吨水平。2017年中国签约电炉产能7800万吨,2018年签约电炉产能接近3200万吨,2019年签约电炉产能预测超过3000万吨。从2019年部分有意向的电炉项目来看,电炉设备将进一步大型化发展,炉型选择一定是带废钢预热功能的高效电炉,而且连续水平加料式电炉居多。虽然春节前我国电炉钢企业利润所剩无几甚至出现亏损,但后期有望逐步回暖。闫教授指出,电炉炼钢行业要发展,离不开政策的支持,例如电力成本的降低、回收和使用废钢的优惠政策及补贴、钢铁行业的碳排放交易向电炉炼钢流程倾斜、关注和支持国产电炉的发展等。

四、2019年电炉钢市场迎难而上
对于2019年我国电炉钢市场的形势,徐州金虹钢铁集团副总王广瑞表示,在没有任何优惠政策出台前,未来5年内电炉钢将处在比较尴尬的局面,从生产成本角度对长流程也将处于明显劣势,目前部分电炉钢厂在夜间生产才有利润。在利润被严重挤压的情况下,节能降耗是电炉钢在困境中求生存的根本,具体包括产品结构的调整、生产时段的调整、配置及工艺的调整。
鑫椤资讯认为,伴随着国内电炉炼钢产能的陆续释放,以及钢材价格和利润的合理回归,2019年国内电炉钢市场将从“粗犷型发展”向“精细化发展”转变。在基建投资增长支撑下,2019年我国钢材市场需求相对稳定,价格重心略有下移,预计螺纹钢均价较2018年下降300元/吨左右;巴西铁矿石供应减少、焦炭环保限产、澳煤进口风波将对废钢市场形成一定支撑,电炉钢厂成本压力不减;2019年钢厂整体盈利不如去年,电炉钢产量增速较前两年明显下降,产能利用率有所下滑,预计2019年我国电炉钢产量将增至1.1-1.15亿吨。